开松机的常见故障主要与机械部件磨损、原料特性、操作不当或设备维护不足相关,不同故障会直接影响开松效果(如纤维纠缠、杂质残留)或设备运行稳定性。以下是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:
打手 / 刺辊异响或振动
- 表现:运行时出现剧烈噪音(如 “咔咔” 声)、机身振动明显,甚至伴随部件晃动。
- 原因:
- 打手或刺辊的轴承磨损、缺油,导致转动不畅;
- 部件固定螺栓松动(如打手刀片、刺辊梳针的紧固螺丝),高速旋转时产生偏移;
- 混入金属异物(如铁钉、铁丝),与打手碰撞;
- 打手平衡失调(长期使用后部件磨损不均,重心偏移)。
传动系统故障
- 表现:电机运转但打手不转、转速忽快忽慢,或皮带打滑、断裂。
- 原因:
- 皮带老化、松弛(摩擦力不足)或型号不匹配;
- 齿轮、链条磨损(啮合间隙过大)或润滑不良;
- 电机与传动部件的联轴器错位,导致动力传递受阻。
部件磨损或损坏
- 表现:打手刀片卷边、断裂,刺辊梳针倒伏、脱落,筛网破损。
- 原因:
- 处理过硬原料(如含大量杂质的废旧纺织品、未预处理的硬棉块),长期撞击导致部件损耗;
- 筛网孔径过小,杂质卡在网孔中,被打手反复摩擦损坏;
- 维护不及时(如未定期检查、更换易损件)。
纤维缠结或堵塞
- 表现:纤维在喂入口、打手周围堆积,形成 “纤维团”,甚至堵塞输送管道,导致设备停机。
- 原因:
- 喂料速度过快,超过开松机处理能力,纤维来不及松解;
- 原料湿度太高(如原棉回潮率>10%),纤维粘性增加,易缠绕在打手或刺辊上;
- 打手转速过低,松解力不足,无法打散纤维团;
- 废旧纺织品中含长丝、橡皮筋等弹性纤维,易缠绕部件。
杂质清除不彻底
- 表现:输出纤维中仍有大量沙土、碎壳、布块等杂质,影响后续工序。
- 原因:
- 筛网堵塞(杂质卡在网孔中,无法落下)或孔径过大(杂质随纤维通过);
- 气流强度不足(风机功率不够),无法将杂质与纤维有效分离;
- 打手与筛网的间距不合理(间距过大,杂质未被充分撞击分离;间距过小,纤维被过度挤压,杂质无法排出)。
纤维损伤严重(短绒过多)
- 表现:输出纤维中短绒比例过高,强度下降,纺纱时易断纱。
- 原因:
- 打手转速过高,对纤维的打击力过强,导致长纤维被打碎;
- 打手与喂入罗拉间距过小,纤维被过度撕扯;
- 处理精细纤维(如羊毛、长绒棉)时,未更换适配的梳针打手(误用锯齿打手)。
喂料不均匀
- 表现:喂入口原料忽多忽少,导致开松后纤维密度不均,甚至设备负荷波动(电机电流忽高忽低)。
- 原因:
- 喂料装置故障(如输送带打滑、喂棉罗拉转速不稳定);
- 原料本身分布不均(如棉包松紧不一),人工喂料时未控制节奏。
除尘系统失效
- 表现:车间粉尘弥漫,输出纤维含短绒、灰尘过多,甚至除尘管道堵塞。
- 原因:
- 风机功率不足或风道堵塞(粉尘在管道内堆积);
- 除尘过滤袋破损或未及时清理,导致粉尘外泄;
- 气流参数设置不当(如负压过小,无法吸走轻质杂质)。
电机过热或跳闸
- 表现:电机外壳温度过高(>60℃),甚至触发过载保护跳闸。
- 原因:
- 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行(喂料量过大、纤维堵塞导致阻力增加);
- 电机轴承缺油、绕组老化,或电压不稳定;
- 传动系统卡滞(如齿轮、链条卡死),增加电机负载。
- 定期维护:每周检查打手、刺辊的紧固状态,每月更换轴承润滑油,及时更换磨损的刀片、梳针和筛网;
- 规范操作:根据原料特性调整参数(如湿度高时降低喂料速度、提高转速;处理废纺时先去除大块杂质);
- 原料预处理:对含硬杂质、高湿度的原料进行预处理(如晾晒、筛选),避免损伤设备。
开松机的多数故障可通过 “预防维护 + 参数优化” 避免,及时处理能有效延长设备寿命,保证纤维处理质量。